找到相关内容12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护法的二十八部天

    捻如意珠,右手施无畏印。背后有七宝山,顶上现五色云,云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玛蹈瓶,瓶中倾出宝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装束的咒师紧   跟在旁,手把长柄香妒,为其念咒令宝瓶出宝。   韦陀   第十二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75656154.html
  • 从宗教与文化背景论寺院经济与僧尼私有财产在华发展的原因

    山氏遂得愈,众益称贵之(页九三九上)。  像不蓄财的法胜尼这样靠著向别人乞告医药费和生活费来照顾一位贫病交迫的老年无依寡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倘若遇上穷苦弟子急需资助而恰巧法师的几位富有...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356210.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如来为本之梵佛一体”,此五期,表明印度佛教从创立到衰灭,正如人的一生,自童年、少年、壮年、老年到死亡的过程。“三时”是从两个角度来看印度佛教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即一、“以教难而观佛教之演变,颇明白可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试诠‘印顺法师的三宝观’

    童真而进入壮年,不是更有意义吗?壮年而不知珍摄,转眼衰老了。老年经验多,知识丰富,表示成熟吗?也可能表示接近衰亡[14]!。 因此,他对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

    海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356555.html
  • 清代魏源居士无量寿经会译及净土文章

      清代魏源居士无量寿经会译及净土文章   卍新纂续藏经 No. 005 无量寿经会译  清 魏源会译   No. 5-A 原刻净土四经叙   余友邵阳魏默深(源)精通宗教。晚岁专心净业。六年春。自秦邮驰书问讯。并手录四经。序而见贻。书云。老年兄弟。值此难时。一切有为。皆不足恃。惟此横出三界之法。乃我佛愿力所成。但办一心。终登九品。且此念佛法门。普被三根。无分智愚男女。皆可修持。若能刊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5956699.html
  • 反悖中的交融——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在宗教仪式过程中的并存互通现象研究

    ,才有这天赕“叭都更曼”仪式的举行。  “叭都更曼”的祭祀仪式非常简单,共分为两道程序。第一道程序是由村子的“滚另丢拉曼”岩甩和一些老年村民带着酒、糯米饭团、蜡条等物到寨神那里做了一番祭祀,其意思就是...

    龚 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4857135.html
  • 北京文物地点总汇--西城

    乾隆二十六年(1761)万寿兴隆寺养老义会碑、乾隆三十二年献花会题名碑、乾隆四十八年养老义会题名碑及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碑多方,现多已被毁。1949年后曾为老年太监的集中住所,现为民居。有文物建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1857235.html
  • 绪论:社会剧变与佛教转型

    早年积极用世时排佛,灰心失意时、老年时方学佛,多以学佛与入世用世为水火不容,一学佛便对世事、家事、国事消极。虽然近代佛教革新者力倡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以期改变,但毕竟积重难返,消极出世的精神在佛教界仍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5357522.html
  • 大金故慧聚寺严行大德闲公塔铭考

    ,书丹者“玉山张楷”,建塔者为“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上柱国王食邑一万户张通古”。前者(刘长言)是金代前期著名文士,正隆间曾任尚书右丞;而建塔的张通古则是金初名臣,老年位极人臣,被赐封王爵。  从内容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1058254.html
  • 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

    lsquo;秘密大乘’,非常契合于老年心态”【注23】,这似乎是佛教自我发展的自然规律。然而,这个原因却隐藏著一个思想传接的秘密: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

    蒲长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5158365.html